笔趣阁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> ‘统’与‘治’(安全挖银子(含35w营养...)

‘统’与‘治’(安全挖银子(含35w营养...)(1 / 2)

朝上就熊津都督刘仁轨所上‘请征倭国事’,展开了激烈讨论。

讨论的议题倒不是打不打——拒不交出大唐的人(没错,百济王子已经拥有大唐户口了),以及阻拦大唐使者登岸两件事叠加——打肯定是要打的,否则正如刘都督所奏,倭国强保百济王子,必会给辽东局势留下后患。

争论点也不在能不能打赢,朝臣们没有一个觉得这是个问题。

分歧之处,主要在于此番作战规模——是要打到倭国俯首称臣,从此成为大唐属国?还是就打一场警告战,逼令倭国交出百济王子?

事关军国大事,皇帝也很慎重,令三省宰辅详议后,再各自报上最终的意见与详奏。

于是在刚刚返回京城的,尚书省左仆射李勣大将军主持下,六部内五品以上官员,全体集合开了一场大会,来统一尚书省的观点。

虽说六部齐聚,但与此战事有关的,主要还是兵部、吏部、户部三部。

而刑部和礼部的官员们,都自觉都坐到远一点的地方去了——专业不对口,纯纯来旁听。

姜沃是习惯了什么会议,都要做会议记录的。

自李勣大将军开口,她就提笔,准备开记。

李勣叩了叩桌子,神色一如既往肃然:“首先,先说说诸位疑惑的问题——”

然她抬头环顾屋内,就发现许多朝臣都在认同地点头。

之后带着一脸求知,等着刚从辽东回来的李勣大将军,讲解下倭国到底是什么国家。

她重新调整了心态:是啊,此时的大唐朝臣,又怎么会关注、了解倭国呢?

就像此时向大唐朝贡的数十个西域国家一样,若是随意拎出来一个,姜沃对其国的了解,也只会停留在‘这个名字有印象’的层面。

*

于是姜沃摆正心态,认真做笔记:她也要站在此时大唐朝臣的角度,来看问题。

李勣大将军简短介绍了倭国——

“倭国,处于新罗之南的海上,依山岛居。冠服颇似新罗人。”

没了。

姜沃:……真的,好简短啊。

而且全都以新罗作为对照组,倭国听了不得破防啊。

好在,李勣大将军想了想,又补了一句:“据灭百济时所得的军报,倭国的国力,应当与百济新罗仿佛,甚至略差。”据说当地军械很落后。

听到这儿,便有朝臣不解发问:“既如此,倭国如何敢扣下百济王子,截我朝使臣?”原以为倭国面对大唐这么刚强,多少得跟吐蕃、当年突厥等一个体量呢。合着还不如新罗啊?那为什么这么猖狂呢?

李勣大将军摇头表示不清楚。只是他也并不在意——无论原因是什么,问题解决了就行。

说来,若说此时满屋朝臣,对倭国最了解的,真无过于姜沃。

她起身要求发言。

今日,她不光想让在座六部朝臣们了解倭国,去开发下倭国银矿,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更要紧的构思。

**

李勣大将军很痛快准了姜沃发言。

姜沃就先与朝臣们解释了下,此时倭国对大唐的认知和态度——

不单大唐朝臣不了解倭国,其实此时的倭国,根本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!

从诸多事件分析可知:此时倭国的心态,是想要跟大唐平等论交,甚至觉得两方势均力敌,可以试着伸手抢大唐看中的地盘。

姜沃一一道来:“倭国第一次与我朝往来,是贞观五年,谴使者入朝。”

彼时先帝还派出一位刺史高表仁,也去倭国回访了一下。

当时两国的认知就产生了严重偏差:先帝当然是把倭国当成来依附的附属国看待的。

但倭国不觉得,只以为是两国平等论交——

以至于高表仁过去向倭王宣旨的时候,倭王不肯按照臣子礼数接旨。

而倭王不面北行臣子礼,高表仁便也不肯宣大唐天子诏书。

两方各不相让,高表仁一挥袖子走了,终未宣诏。

倭国也很恼火,觉得大唐瞧不起人。于是终贞观一朝,倭国再未谴使臣入唐。

而大唐二凤皇帝这边,早把倭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
直到当今登基,为新罗事,倭国才又三番谴使臣来唐——

依旧不是来朝贡的,而是来走外交手段跟大唐斡旋,让大唐勿要助百济的。甚至想跟大唐一起瓜分下朝鲜半岛。

一言以蔽之:此时的倭国还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,对待大唐,完全是想争锋的心思。

所以才会出现扣留百济王子、拒绝大唐使臣‘登岸刺探军情’等行为。

**

至此,大唐朝臣们才总算对倭国,有了个比较立体的了解。

有了解,才有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。

李勣大将军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,准备让在坐朝臣开始发表意见。

还未开口,就听姜侍郎又补充了几句:“对了,还有一事。”

“之前倭国使臣被扣留在长安城中,经由与他们交流其本土风物——”

姜沃声音愈加和缓道:“倭国虽孤悬海上,土地贫瘠,然多矿产,尤其是银矿。”

宽阔的正堂中,霎时人人露出了颇为感兴趣的神色。

李勣大将军都‘哦?’了一声。

“展开说说。”

*

其实原本,大多数朝臣,对倭国成为大唐属国是无可无不可的。

毕竟,倭国跟百济不同,百济是朝鲜半岛的一部分,百济不安,高句丽也会一直难以安定,朝廷想要彻底掌控辽东之地的计划,就会收到阻挠。

所以,唐灭百济之战,说到底还是灭高句丽的延伸,是安定辽东的必要一战。

相较之下,倭国却是孤悬海外的岛国,可没有这种重要性。

然现在,倭国在朝臣们眼里又变了。

现在的情形是,矿产匮乏的大唐,听说了一个矿产颇丰、实力一般,而且还一直在跟大唐作对争地盘的敌国。

那……就没得说了。

**

“其实今日,我还有一事,想与诸公商议。”

李勣大将军颔首:“姜侍郎只管说。”

对姜沃来说,她心中最重要的事,其实并不是倭国和银矿。

而是——

“是我朝对于藩属国的‘统’而不‘治’。”

大约是自古以来的强大与文化传统的缘故,中国历朝历代对‘属国’,其实更看重是一种名义上的‘称臣’和‘朝贡’。

是一种‘统’的理念,而不是真的去‘治(理)’其下属国。

对属国内部的政治、经济,其实基本是不管的。

这也就造成了,‘宗藩’之间的联系,其实很不牢固。

最要紧的是,中国历朝历代,还多以‘天朝上国’的心态,对于属国的朝贡,返还更多经济的馈赠,实行‘厚往薄来’的政策。

甚至……还会给予先进文化、技术指导。

这些举动,在宗主国强大的时候自然没问题,属国会是老老实实顺从的好孩子。

最新小说: 霍格沃茨:移动城堡的猫巫师 诸天:从西游开始成就大神通 全职法师之伴生真龙 吞噬星空之开局重生金角巨兽 满宫炮灰读我心声,娘娘们嘎嘎乱杀 情迷月光 团宠六殿下拿了恶女人设 侯门主母驯夫日常 一家三口穿年代,不做圣母不扶贫 宠妾灭妻?侯门主母她改嫁权臣